农科大动态

985工程高校分布独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何坐落杨凌?

985工程高校分布独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何坐落杨凌?

是否设想过,一个寻常市镇居然能承担国家层面的农业科研工作?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旨在汇聚科研力量,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核心支撑。2018年,国家层面同意杨凌建立“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平台,还允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更多自主权。大都市中的高校往往面临学术成果与产业实践脱节的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集中力量解决当地农业的独特挑战。你猜杨凌在农业科技和产业促进上,还能有哪些新突破?

是否设想过,一个寻常市镇居然能承担国家层面的农业科研工作?这里面究竟潜藏着哪些缘由,需要我们深入探究。

科研集群的形成

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校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等七个农业教育和科研单位先后迁至杨凌,经过多年建设,该地成为国内罕见的农业科研重镇,这是农业教育科研力量集中的必然现象,众多机构的汇聚,为杨凌的农业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略定位的确定

1997年,中央政府认定杨凌为全国仅有的国家级农业高科技产业示范区。该示范区致力于处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难题,这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47%。199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旨在汇聚科研力量,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核心支撑。李岚清身为国务院副总理,曾屡次亲自到访杨凌,旨在推动当地改革工作,他倡议将此地打造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地带。

政策支持的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校区_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是个面积不大的城市,但得到的政策支持却比多数地级市要强。2018年,国家层面同意杨凌建立“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平台,还允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更多自主权。这些政策对杨凌的农业科研和产业进步作用很大,使它在农业领域地位更高。

科研逻辑的特性

农业科学的研究手法与其它学科差异显著,格外依赖自然条件和生产场所的辅助。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实验场所和种植基地相邻,这种紧密布局在都市中极难实现。杨凌推行“高校引领地方成长,地方助推高校提升”的模式,促使学术成果更便捷地转化为现实效益,形成了一个周全的科研体系。

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校区

城校共生的模式

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学术成果在示范区完成了实践应用,示范区的经济进步也推动了大学的学科建设。例如杨凌的农民技能提升计划与大学教育融合,农民马新世在大学专家的协助下,把知识转化成了实际效果。大都市中的高校往往面临学术成果与产业实践脱节的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集中力量解决当地农业的独特挑战。

使命与定位的耦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址成功,这体现了农业科研专长与国家进步方向的高度契合。这所大学颠覆了“985院校必须设在大城市”的旧观念,说明在某个学术领域承担专门职责更为重要。杨凌区域面积不大,却承担着高级别的国家任务,正在践行“小地方,有大作为”的宗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校区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你猜杨凌在农业科技和产业促进上,还能有哪些新突破?请大家帮忙转发,也欢迎发表意见。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