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位中科院院士涂治:打破植棉论断,奠基新疆棉花,培育农业人才
新疆首位中科院院士涂治:打破植棉论断,奠基新疆棉花,培育农业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农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遭遇不少难题,是谁勇敢站出来,为新疆棉花实现丰收奠定了牢固基础?这个人就是涂治,作为新疆现代农业领域的先行者,他一生都在投入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使命感。当时,新疆学院的院长杜重远聘请他到新疆,参与农学院的创建工作。涂治先生是新新疆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办了《新疆农业科学》杂志,还担任了八一农学院首任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农业发展尚处初级阶段,遭遇不少难题,是谁勇敢站出来,为新疆棉花实现丰收奠定了牢固基础?这个人就是涂治,作为新疆现代农业领域的先行者,他一生都在投入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使命感。
投身新疆之始
1939年,涂治在河南大学接触了马列主义的新思想,自觉加入党的活动,从事抗日宣传。当时,新疆学院的院长杜重远聘请他到新疆,参与农学院的创建工作。涂治读了《三渡天山》,得知新疆有“联苏联共”“民主进步”的迹象,便怀着期盼的心情前往新疆。他到新疆后,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工作,在师生中拥有很高的威信。
牢狱后再扎根
盛世才政权结束后,涂治被释放,再次从事教育工作,担任新疆学院副院长一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满怀热情地参与到新疆农业建设工作中。他遵循“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教学须与生产相联系”的原则,实施教师到农业师、团里担任农业指导员的措施,既解决了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也提升了教师们的实践能力。
棉花高产创举
1953年,他建议新疆从苏联聘请了专家提托夫,涂治担任总指挥,双方签署了扩大两万亩棉花种植规模的增产计划。在种植过程中,他拄着拐杖检查了玛纳斯河流域的棉花种植区,同时指导八一农学院的教师们去田间开展教学和示范活动。最终,实现了全国性的高产,推翻了“北纬45度无法种植棉花”的论断,为新疆的棉花生产打下了根基。
推广农业技术
在他的倡导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疆七十多个县纷纷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点。这些站点将新型农业技术带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得以获得丰收。他尽心尽力地把先进技术送到农民手里,使得新疆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育种技术创新
上世纪六十年代,涂治率先在新疆利用核辐射进行作物育种,用这种方法处理当地的小麦、棉花等作物,改善了新疆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了该地区农业在品种改良上的发展,使新疆成为全国农业领域的先进地区。
一生奉献新疆
涂治先生是新新疆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办了《新疆农业科学》杂志,还担任了八一农学院首任院长。他倡导科研、教学、生产三者结合,这一理念至今影响深远。涂治先生还参与创办了自治区科协、农科院等组织,毕生致力于新疆的农业教育和科研事业。新疆本地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接续了他的工作,让新疆变成了“西部粮仓”。你是否对涂治先生的付出心生敬佩呢?可以点赞传播,谈谈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