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大动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开展植树活动,校园绿化覆盖率已达4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开展植树活动,校园绿化覆盖率已达45%

西农在生态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校园内绿意盎然,总面积115万平方米,北校区占地56万平方米,南校区占地59万平方米。校园内树木繁多,乔木达4.2万余株,灌木则有30万余株。植物种类丰富,涵盖112科、706种,绿化率高达45%。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西农生态建设的规模与成效,为师生提供了宜人的生活空间。西农人世世代代,共同打造了这一片壮丽的绿化景观。西农校园注重绿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绿色成就

西农在生态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校园内绿意盎然,总面积115万平方米,北校区占地56万平方米,南校区占地59万平方米。校园内树木繁多,乔木达4.2万余株,灌木则有30万余株。植物种类丰富,涵盖112科、706种,绿化率高达45%。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西农生态建设的规模与成效,为师生提供了宜人的生活空间。

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

西农人世世代代,共同打造了这一片壮丽的绿化景观。每一棵树,每一丛灌木,都见证了他们的辛勤劳动。自学校建立以来,西农人从未停歇,持续为校园增添绿色,让绿色成为了校园中最迷人的风景。

校区特色

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_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北校区始建于1934年。校园绿化工作着力维护原有风貌,以此传承历史。走在北校区,岁月的印记历历在目。那些古老的树木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变迁。每一株草、每一棵树都承载着西农的过往,传递着学校的文化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_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

南校区是新建立的校区,设计时特别注重了植物景观的规划。这里以“田”作为基础形态,“园”作为载体,精心打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园区。“田”与“园”的融合,呈现了关中平原的乡村景致,使师生在校园内即可领略到乡村的田园风光,为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增添了独特的乐趣。

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

景观融合

西农校园注重绿化工作的全面发展。在绿化过程中,巧妙地结合了景观、学术、科普以及休闲等多重元素。比如,植物配置和种植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资源,对科普教育也有所促进。师生在闲暇散步时,还能从中学习到知识。

同时,农业耕作与植物、传统理念与高等学府实现了紧密融合。在校园里,农耕的特色与现代化的大学建筑相互映衬,既凸显了古老农耕文化的独特韵味,也体现了现代大学的创新精神与不断进步。这种校园,园中藏校,校中见园,和谐共融。

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_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特色园区

建于2016年的“小西湖”占地约5.8万平方米。在这片土地上,绿化面积达3.7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则是1.7万平方米。园中栽种了35科110种植物,包括2080棵乔木、1300丛灌木和超过8万株地被植物。这里环境舒适,是师生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_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

月季园于2005年落成,面积达4000平方米。园中培育了33种月季,总数超过5300株,这些花苗均源自河南南阳。园内依据颜色和品种划分了不同区域,并配有标识牌进行介绍,成为师生们赏花、学习、交流与休闲的理想场所。

景观亮点

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_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秋天校园里,银杏树格外引人注目。树干挺拔,姿态优美,地上铺满了金黄的叶子,仿佛一条闪耀的“金光大道”。这树与博览园、麦田等景观相映成趣,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农林文化氛围。许多师生和游客都停下脚步,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校园内,有24条以植物命名的道路,如紫薇路、栾树路、法桐路等,还有12条承载着校园文化的道路,比如教稼路、诚朴路等。这些道路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蕴含着学术和文化的深意。道路两侧的绿植将校园紧密相连,提升了景观的整体连贯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_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化融入

西农将校训、校史、教育理念等融入校园,用石碑、文化墙、雕塑等艺术形式,巧妙地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丰富了校园文化的深度。青春广场、四季广场等标志性地点,展现了农林特色,给校园带来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学校在树木上挂了7478个二维码标识,这样的做法既让师生们学习更便捷,知识更丰富,也给校园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这不仅让校园充满了生态气息,还营造出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西北农林科技大简介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_西北农林大学科技大学官网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