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楠副教授简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家介绍
陈晓楠副教授简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家介绍
陈晓楠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多项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的个体偏好和政策发展,时间跨度从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共获得48万元资金。此外,还有从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农村公共政策个体风险评估和匹配研究,同样获得48万元资助。陈晓楠承担了多项重要任务。陈晓楠在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陈晓楠在多个领域展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卓越的成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情况
陈晓楠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多项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的个体偏好和政策发展,时间跨度从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共获得48万元资金。此外,还有从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农村公共政策个体风险评估和匹配研究,同样获得48万元资助。这些研究聚焦于农村政策和土地流转等关键领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我们对生态移民政策在扶贫工作中的农户反应及其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项目得到了56万元的资金支持。在此期间,即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还从农户差异性的视角,研究了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提高途径,研究内容涵盖了生态移民和农业生产率等多个方面,展现了研究的全面性。
主持的各类项目成果
陈晓楠承担了多项重要任务。这些任务中,有一项是对陕西渭南卤阳湖盐碱地进行全面治理的移民安置外部监测咨询服务。这项服务属于横向技术咨询服务范畴,执行期从2018年11月到2022年6月,总经费达到了28万元。该项目的目标是向当地盐碱地治理及移民安置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
我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支持的二等面上项目,题为“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生态移民迁移决策机制研究”,实施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得到了5万元的资金扶持。我负责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研究,分析了移民家庭的资产变化,相关成果为当地移民政策的优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体现了我开展实践研究的能力。
基金青年项目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该研究同样表现出色。研究者从生计资本的角度切入,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移民政策及其收入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改进措施。研究覆盖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时间段,最终成功获得了19万元的资助。这些成果为西北地区移民政策的优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主题是跨区域输水水源地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评估及补偿标准。这项研究得到了21万元资金的支持。我们的目标是,为跨区域输水工程中的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推动生态保护和工程建设同步发展。
学术期刊论文成果
陈晓楠在学术期刊上陆续发表了多篇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与黄志刚共同撰写的《生计资本对农户移民满意度影响分析——以陕西南部地区为例》一文,刊登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杂志2018年11月的那一期。该文深入探讨了生计资本与农户移民满意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李健瑜和其同伴合著的文章,名为《从可持续生计角度探讨生态移民项目成效——以陕南599户农民的调查问卷为依据的实证研究》,已在2018年12月那本期刊上发表。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对生态移民项目的成效进行了详尽分析,目的是为生态移民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依据。
多领域学术研究深度
他不仅投身于生态移民的研究工作,而且涉猎了其他学术领域。在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第4期中,他的文章《气候变化对苹果主产区产量及其增长贡献的探究》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苹果产业所产生的影响。
《城中村改造中的村民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研究》以及《村民资产变化及其机理:城中村变迁的微观分析》等文,对城中村改造和村民资产变动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研究展现了该领域的广泛性,以及内容的深刻性。
水库移民政策研究意义
陈晓楠对水库移民政策进行了详尽研究。她的论文《水库移民的历史变迁及实施后期扶持政策研究》发表于《人民黄河》2009年第4期。论文梳理了水库移民的历史,并为后续扶持政策提供了借鉴。优化政策能提高水库移民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也有利于水利工程的成功实施。
陈晓楠在多个领域展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卓越的成就。在这些项目中,哪一项或者哪篇论文对你影响最深?不妨点击关注和转发这篇文章,然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